看見流變身體—「多元成展」之展演力學


陳 木青 - 2022-05-20 - 0 comments

在教育部體育署網站中,對「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之定義為:「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與環境(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體適能佳的人,多被視為健康、有活力,而且在身體、心理、情緒、智力、精神等各項層面也可有較為均衡的發展,當中蘊有價值評判意涵。而「亞洲同志運動會」的舉辦,亦是在提倡運動風氣、增進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透過賽事中各種動態身體所展現的力與美,進一步彰顯性別和性向平權的價值,寓有積極、正向的特徵。

然而,「多元成展」的藝術展演,似乎引領我們走得更遠,且帶來更多不同的想像空間,進而看見鮮少在運動賽事出現及容易被視為「不適」、「不能」甚至無法被明確辨識的身體。在共十九組的創作中,各類被標籤化、汙名化或不被主流容納的體態盡現,包含病症、老邁、跨性別等邊緣身體和生命不再復返的遺體,並涉及青春困境、身分迷惘、國族對壘、死亡哀悼等議題。透過作品裝置、影音錄像的呈顯,在身體的凝視與被凝視之間彷彿也產生新的力學動能(potential),讓人—物—世界的互動關係充滿嶄新變化和形成新的配置組態,呈現從體「適」能至體「是」能的界義轉渡過程,並鬆動、打破原來的固有疆域,有著含納、融攝各式各樣意義之流變(becoming)可能。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網址:https://www.fitness.org.tw/direct01.php。
  2. 2022亞洲同志運動會網站,網址:https://pridegames.asia/APG?page=#Home。
Author avatar

陳 木青

中興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為臺灣文學、香港文學、都市文學和文化等領域,博士論文關注香港日占時期的報刊文藝及如何與東亞產生島嶼間的連動關係。著有〈女力在花蓮-論方梓《來去花蓮港》的族群書寫與土地認同〉、〈在殖民之後-論郭強生《惑鄉之人》的身分認同與異托邦空間〉、〈秩序與歧異─論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中的異質空間〉、〈規訓與抵抗的銘刻─葛亮《朱雀》的身體書寫〉、〈國族、性別與鬼魅-論馬家輝《龍頭鳳尾》的身份認同〉等文。